如果您有机会去故宫的未开放区看一看,或许会生出一些感慨,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殿宇有些已经颓败,一些上锁的庭院中,杂草遍地,无人使用的空房窗扇散落。故宫必需的业务、行政办公用房,如业务管理部门、研究部门、出版部门、文物修复厂、图书馆及行政部门的用房,都安排在未开放区的文物建筑里,部分文物建筑的损坏程度令人心痛。
故宫作为开放单位,每年都要接待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游客700多万人。文物建筑保护工作重点侧重于开放区域,对这一区域的建筑及地面环境进行了重点维修和经常性的保养工作,所以旅游者看到的区域建筑及环境保护基本完好。而在非开放区,文物建筑大部分作为文物库房、办公用房,所以保护工作难以全面进行。由于不能进行经常性的文物保养,部分古建建筑局部残坏,油饰彩画剥落,不少院落杂草长到半人高,地面残破积水严重,城墙作为故宫文物重要的建筑之一,也由于年代久远,部分墙体的内外侧面转损酥碱严重。
瓦顶长草、长树是故宫未开放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,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:还有更奇特的呢,曾经有一座文物建筑的瓦顶上长了数十年的大树,根系扎到屋里,再沿着墙壁扎到地下。许多故宫的工作人员都对记者讲,他们每年都组织义务劳动,到未开放地区的院落去拔草,否则的话人根本就甭想进去。长草的原因是很多的,草籽随风飘落,鸟禽食入草籽后未能消化而排泄,自然繁殖,多年以来,故宫组织员工拔草,雨后又长出,人工拔草低矮建筑还行,而面对年久失修的高大建筑,就有相当大的危险性,因此现在已经很少再组织拔草了。
目前,故宫的古建部施工队有正式员工140人,还有100多名临时工,每天都在修缮,高峰时故宫古建部施工队达到450人。还有像园林局的房修二公司古建公司、中兴古建公司常年在故宫里大修小补,另外的一些古建施工队随时进入故宫参与修缮。
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《关于第一批划定六十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》的通知中规定了故宫的保护范围,是“东、西、北至筒子河外沿墙,南至筒子河北沿河及端门南墙,包括午门东西朝房”,这么大的面积,难怪工人们总有干不完的活。
一些政协委员曾经提出,故宫残破现状与故宫的整体环境极不协调,其实,就修缮而言,故宫一直在努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,力争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,让解放以来没有得到修缮的殿宇见天日。